clodronateliposomes脂质体使用说明书

clodronateliposomes脂质体使用说明书

clodronateliposomes脂质体使用说明书

 

产品描述

磷脂双层由磷脂酰胆碱和胆固醇组成。将所有脂质体制剂悬浮在无菌磷酸盐缓冲盐水(PBS)中:

– 10 mM的Na2HPO4;
– 10毫米NaH2PO4;
– 140毫米氯化钠。

我们所有的脂质体均带负电荷,因此不会一起阻塞。悬浮液中的脂质体没有大小,这意味着它也包含越来越大的脂质体(大3微米)。平均而言,脂质体的大小为1.7微米。

氯膦酸盐脂质体:人工制备的脂质囊泡的悬浮液,包裹了氯膦酸盐。悬浮液中氯膦酸盐的浓度约为。5毫克/毫升 氯膦酸盐以CH2Na2Cl2O6P2·5 H2O的形式封装在脂质体囊泡中。

PBS脂质体:人工制备的脂质囊泡的悬浮液,其中包裹了PBS水溶液。这些不含氯膦酸盐,可用于对照实验。

荧光DiI脂质体:人工制备的脂质囊泡的悬浮液,其中包封了PBS水溶液,并用荧光染料DiI标记。它们不含氯膦酸盐,可用于研究通过特定给药途径注射的脂质体是否能够到达要研究的巨噬细胞。

 

储存和使用说明

到达脂质体后,应将其储存在4 – 8ºC(或39 – 47ºF)之间。脂质体悬浮液不得冷冻,也不要暴露于高温下。这可能会对磷脂双层造成干扰,可能导致氯膦酸盐从脂质体中泄漏出来。

给药前,首先使脂质体达到室温,然后轻轻摇动或搅拌悬浮液。一段时间后,脂质体易于沉淀,导致小瓶中的分布不均匀。当注射花费太多时间时,脂质体甚至可能在注射器中沉淀。如果使用同一注射器注射多只动物,可能会导致剂量不同。

不建议稀释悬浮液,但如有必要,请使用PBS或盐水。

我们建议客户在发货后16周内使用脂质体制剂。强烈建议不要在到期日期之后使用。在此期间之后,污染的风险会增加,并且可能会发生轻微的功能丧失。

作用机理

巨噬细胞在免疫和非免疫防御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它们是抵御渗透到脊椎动物体内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形式的微生物污染的首道防线。巨噬细胞是大型细胞,几乎存在于所有身体组织中,它们可以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名称(例如库普弗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破骨细胞,红髓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清除”,它们摄入并消化可能是潜在病原体的所有异物,微生物,癌细胞和细胞碎片。该过程称为吞噬作用。巨噬细胞主要通过可溶性分子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介导来进一步调节许多非吞噬细胞的功能。他们参与先天免疫,

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球体,由同心磷脂双层组成。当磷脂分散在水中时,亲水性头部将构成脂质体的两个外部部分,而疏水性脂肪酸基团将构成内部部分(见图1)。水室分隔双层,亲水分子可以溶解在其中,形成脂质体包封的分子。氯膦酸盐(二氯亚甲基双膦酸酯或Cl2MBP)是一种亲水性分子,可以封装在磷脂双层中。游离氯膦酸盐不易穿过细胞膜,并通过肾脏系统从循环中迅速清除(即数分钟内)。但是,氯膦酸盐脂质体包埋在脂质体中时,会被巨噬细胞吞噬,无法逃脱(见图2)。磷脂双层被溶酶体磷脂酶消化,而氯膦酸盐未被消化并且保留在巨噬细胞中。巨噬细胞摄入的磷脂双层和脂质体越多,在巨噬细胞内积累的氯膦酸盐越多。超过一定的细胞内浓度,氯膦酸盐将通过启动程序性细胞死亡(即凋亡)来消除巨噬细胞。

图1.氯膦酸盐脂质体的示意图。囊泡由同心的磷脂双层构成,被水性隔室隔开。双层由亲水和疏水基团组成。将氯膦酸盐(在此以黑色方块表示)溶解在水溶液中并封装在脂质体内。

 

图2.巨噬细胞对氯膦酸盐脂质体的摄取和消化示意图。巨噬细胞通过胞吞作用摄入氯膦酸盐脂质体,然后与含有磷脂酶的溶酶体(L)融合(箭头)。磷脂酶破坏的磷脂双层越多,在巨噬细胞内释放的氯膦酸盐(黑色方块)越多。巨噬细胞终通过凋亡被杀死。(N =巨噬细胞核)。

 
因此,氯膦酸盐脂质体可用于通过消耗巨噬细胞来研究巨噬细胞功能。例如,它们可以应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神经系统疾病和基因治疗的模型。氯膦酸盐脂质体只有在可以达到的情况下才能耗尽巨噬细胞。一些组织可以形成脂质体的屏障。通过选择氯膦酸盐脂质体的正确给药途径,可以耗尽特定的器官或组织的巨噬细胞。有关管理协议的更多信息,请单击此处。

PBS脂质体主要用于对照实验。但是,这些也可以在某些时间段内通过饱和来阻止吞噬作用。因此,PBS脂质体不能代表正常健康的,未阻断的,未抑制的和未活化的巨噬细胞的对照实验。当比较氯膦酸盐脂质体和PBS脂质体的作用时,其作用因此可能小于预期。

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

– Van Rooijen,N.和Sanders,A.(1994)。脂质体介导的巨噬细胞耗竭:作用机理,脂质体制备和应用。免疫学杂志,174(1-2),83-93。
– Van Rooijen,N.,Sanders,A.和van den Berg,TK(1996)。脂质体介导的氯膦酸盐和丙am的细胞内递送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免疫学杂志,193(1),93-99。